文章摘要:选用菲黄竹、箬竹和鹅毛竹这3种地被竹在Cu、Zn、Cd和Pb复合污染农田上进行为期2a的田间试验,分析其在污染条件下的生长富集特征,并结合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变化情况,对比3种地被竹对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潜力。结果表明,菲黄竹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上适应性最好,生长株数为种植时的63.8倍。3种地被竹体内重金属含量均在集中在根部,且对Cd的富集效果最好,对Pb的富集能力最差。3个竹种的根部和鞭部的Cd富集系数均远大于1,其中菲黄竹和箬竹根部富集系数分别为17.68和14.63。重金属累积量则主要集中在根部和鞭部,其中菲黄竹对Cu、Zn和Cd 3种重金属的累积量分别为157.14、363.3和7.18 ghm-2,高于鹅毛竹和箬竹。种植2a后,地被竹周围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种植前均有下降,其中Cd含量下降最多,为39.6%~40.4%。此外,菲黄竹和鹅毛竹根际土壤中Cu、Zn和Cd含量均显著小于表层土壤(P<0.05)。试验证明,3种地被竹对Cd均有较强富集能力,可作为Cd修复植物继续深入研究;菲黄竹在生长状况、重金属富集量和累积量等方面均优于箬竹和鹅毛竹,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潜力最高。
文章关键词: